在人民网推出的今年“两会”热点问题中,“住房保障”以66886的票数排名第四。在讨论对今年房地产市场的期待时,31%的网民选择“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实行限购限贷,抑制房价上涨”,14%选择“增加保障房和中小户型商品房的供给”,还有13%希望“房产税扩大试点”。 对于解决保障房资金来源问题,45%的人建议把土地出让的更多比例用于保障房建设,28%的人认为应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地方的稳定收入来源,同时有20%的人认为开发商应配建保障房。 “房妹”等现象引制度关注 上述调查中,86%的网民认为经适房制度监管存在漏洞,理当改革;32%的网民建议加强监管,防止有人“浑水摸鱼”,更有44%的网民要求“限制经适房交易,不得上市买卖”。一个新的关注点——保障房的监管制度——应运而生。保障房制度的担心和质疑不是无源之水。 近来,“房叔”“房姐”“房妹”等现象频频见报。据《新京报》报道,郑州市二七区房管局原局长翟振锋一家四口均有二个户口,“90后”的女儿“房妹”拥有11套经适房,其一家被爆出拥有房产29套。 原本是惠民、利民的政策却让腐败官员从中渔利,原本赢得民心的关怀之举却遭到民众质疑。住房的问题不仅是房地产的问题,也是涉及整个社会制度,涉及关注了几十年的腐败问题。好的制度引导人性的善,杜绝人性的恶。面对腐败问题如果永远用思想教育来解决,无疑是事倍功半。习近平总书记说:“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无疑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包括住房问题。 “限”与“松”的博弈 目前,31%的网民选择“加强宏观调控,继续实行限购限贷,抑制房价上涨”。而去年有八成网民希望继续限购,不难看出,今年具有买房需求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希望限购的比例大幅下降。 一边是中央坚持楼市调控不动摇的要求,一边是地方政府不断通过微调试探政策底线。去年5月,安徽芜湖市出台了“龙年救市第一枪”的房地产新政:契税可全免、买房获补贴。去年7月,江苏扬州市出台个人购成品房获合同款4%~6%的政府补贴。上海持居住证满三年家庭可买二套房…… 据人民网报道,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3个地方政府尝试了“微调”,内容分别涉及限购、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住房补贴等,其中除了涉及放宽限购的5个城市外,其他28个城市的“微调”均获得某种程度的默许。 不少学者认为,限购令不可能永远实施,现行行政手段只是为过热的地产市场暂时降温、争取时间,重点仍是优化资源配置,使房价长期回归理性。一些业内人士表示,只有房地产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房价回归到合理区间、长效调控机制得以构建、相关配套政策到位之后,才宜逐步淡化房地产限购、限贷等行政色彩较浓的调控手段,最终实现完全市场化调控。短期内,具有风向标意义的限购、限贷等调控政策不能动摇。 新“国五条”、房产税与抑价 被业界称为“任大炮”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去年4月抛出“明年3月份房价将暴涨”的言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金融所易宪吝研究员认为,房价越调控越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中国楼市正在实现软着陆,“不可能暴涨,也不可能暴跌”。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目前回暖是假象,市场严重过剩,仍看空楼市。 13%的网友希望“房产税扩大试点”,比去年的9.2%略高,体现出一些民众对房产税扩围的理解。但是,大多数人把交税看成一种经济上的负担,并没有觉得是一种限购的市场手段。在新“国五条”关于房产税的阐述中,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是在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这一项内容中延伸阐述的,也就是说,决策层仍期望将房产税作为抑制投资投机购房的长效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房产税不是“定海神针”,不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只是房地产市场综合调控的手段之一。试点最重要的任务不是筹集收入,而是调节市场。 但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如果房产税不能对多套房征收,只是简单采用上海或重庆模式,就失去了其扩容的意义。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认为,房产税只有针对多套房征收,才能把那些既不自住,又不出租的空置房推向市场,起到平抑房价的作用。但如果采用上海或重庆模式扩容,既不能起到平抑房价作用,对地方财政的支持也是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