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筑业转型发展。这其中,政府主管部门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用“有形之手”担当起改革责任,为市场“无形之手”发挥作用搭建平台,对行业的转型发展尤为重要。本报记者近日赴安徽省,探究其围绕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工作平台建设转变职能、创新监管、放管结合的思路和具体做法在行业改革中的普遍意义,以期为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编者 2014年,是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建筑业的改革转型尤为迫切。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针对建筑市场存在的无序竞争、管理混乱、建筑质量良莠不齐、诚信缺失等顽疾,适时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建筑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转变职能,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监管有力的建筑市场体系,成为2014年政府主管部门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近年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做大做强。2014年5月4日,安徽省成为住房城乡建设部建筑业改革发展试点地区中惟一的建筑市场监管综合试点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试点“双试点”地区;5月7日,全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暨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使安徽建筑业的改革发展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转变职能 创新行业服务平台 安徽省是我国中部地区建筑业大省,但建筑业总体大而不强、竞争力较弱的瓶颈多年来一直制约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试点工作方案的指导下,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全力投入建设安徽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工作平台。平台以“大数据”为依托、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四库”建设为基础、以依法行政为准则、以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为目标,建立并完善了资质电子化审批、施工图审查与备案、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质量安全检查信用评价、关键岗位人员考勤、关键材料检测和招投标等15个子系统,贯穿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全过程。 建成“四库一平台” 建成“四库一平台”,即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信用库和一个工作平台。 企业库涵盖全省建设工程企业,其内容包括企业基本信息、资质等级、安全生产许可、企业业绩和信用评价等信息。企业库建设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为入库惟一标识。企业的资质、资格信息由企业填报、主管部门审核的方式转变为在资质审批、施工许可证发放、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等相关业务办理时自动生成并入库,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 人员库涵盖全部注册人员、非注册职称人员的职称、资格、学历、简历、个人业绩与从业轨迹等基本信息。人员库建设以身份证号码为人员入库惟一标识,确保人员实名制落实。实名制管理规范了关键岗位人员的执业(从业)行为,有效打击了“挂证”行为。安徽省对3.9万名同时在多家企业执业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在平台上进行了曝光警示,近期已将近8000名重复从业人员行为记入了个人不良记录,并限制其从业。 项目库涵盖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基本信息、参建企业、个人基本信息和监管信息数据。项目库建设将施工图审查管理作为项目库建设初始业务环节,产生项目基本信息和项目的最小组成单元(单体工程)信息,同时生成勘察、设计、审图机构等三方责任主体数据。工程项目各环节业务办理(如施工许可、竣工备案)过程中的企业、人员数据全部从系统中选择,实现了数据的互联共享和追本溯源,使一个建造师同时担任省内多个工程项目负责人的情况不会再发生。 对于信用库建设,2013年7月,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安徽省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对信用信息分类、信用信息采集、信用等级评定、信用信息发布和信用结果应用进行了规定。2014年2月,该厅印发了《安徽省建筑企业信用评分内容和评分标准》,确定了信用评价量化模型,并在平台全面应用。目前,“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已在芜湖市招投标市场初步实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安徽省招投标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石。 “工作一个平台”实现了多部门间和省、市、县(区)行政主管部门在同一个协同工作平台上信息的共用共享、不受层级限制、独立办理业务。注册登录后可随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办公电脑等设备进入平台工作。“工作一个平台”是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监管方式的重大创新,保证了工作人员的可留痕、可追溯,既实现了五方责任主体的落实,又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跨地区联动管理。 创新监管方式,实现监管“一张网”。施工图审查、招投标、质量安全报监、施工许可、现场监督检查和竣工备案全部在平台上完成,一线监管人员通过质量安全检查信用评价系统(监管通)对在建项目市场行为、质量安全行为日常检查等信息的实时上传,实现了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动态监管。 建立信用评价系统,实现信用评价量化。平台将主管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与项目信用评价相结合,将管理重心有效前移至企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行为,把对建筑市场的监管融入到具体的项目中、落实到实施项目各个环节的管理人员,并实现了业务留痕、责任可追溯;信用评价由定性点评变为定量打分,评价结果决定着企业下一步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市场与现场的两场联动,让企业今天的行为决定明天的市场。 自平台开通以来,安徽省已全面实现了建设工程企业、注册人员、关键岗位人员和在建项目的全覆盖。2014年12月26日,平台顺利通过了住房城乡建设部验收,安徽省6848条企业数据、54210条注册人员数据、15406条工程项目数据已接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中央数据库,为安徽建筑业的做大做强和走出去发展释放了市场活力。 简政放权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工作平台是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有力抓手。以困扰企业的行政审批难为例,通过平台,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对行政审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改革。 下放审批权限。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合理划分审批权限,除水利、交通、消防仍按原审批方式外,其他审批权限下移至各市建设主管部门办理。从减少审批审查环节入手,取消了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专家审查制度,强化行政审批人员责任。 实行网上电子化审批。完善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系统功能,实现了业绩选择、在线监管和审批协查等功能。企业申报资质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减少了人为因素干扰,提高了行政审批的效能和质量,实现了公开透明。 优化审批流程。企业申请资质时,按资质标准要求在平台录入相关信息并上传相关扫描件,不再报送纸质材料,涉及资质审批条件的企业人员、业绩等要件由系统自行产生并与标准进行比对,同时对企业、人员信息进行核实;审批人员根据系统显示的相关数据,实行并联审查。目前,该省建筑业企业资质审批平均办结时间为6个工作日,比规定时间缩短了2/3以上。 改进审批方式。把信用评价成果运用到资质审批中,对所有项目均开展信用评价且对评价较好的企业,资质审批采取绿色通道,给予激励政策支持,审查一项代表业绩;对不开展信用评价、信用评价较差的企业实行全面审查。 强化层级监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省资质审批人员均实行系统实名制管理,过程“留痕”,可追溯,强化审批人员的责任;审批权委托下放后,加强层级监管,在审批过程中,省厅通过系统开展网上巡查复核,审批后定期对地市已批准企业进行代表业绩实地核查。 改革为安徽建筑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近年来,安徽建筑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幅在20%以上,高等级资质企业数量3年来实现了“翻一番”。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侯淅珉介绍说,安徽建筑业要向改革要出路,以住房城乡建设部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从资质管理向信用管理的转变,通过改革释放红利,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信用平台是个重要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实名制、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有利于预防转包、违法发包及挂靠;有利于落实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审查层级政府的监管责任;有利于加强“两场联动”,提升工程质量;有利于减少自由裁量权,规范政府行为。 安徽省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一体化工作平台是一个涵盖建设全过程的闭环系统,区别于单个系统开发,打破了部门和区域的藩篱,避免了“信息孤岛”的出现。数据同源,构建了全省“一盘棋”的监管格局,基本实现了“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的信息化监管目标。 该平台是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解放思想、转变职能的重要成果。李克强总理称:“地方政府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为宗旨,简政放权“自我革命”,为企业转型升级解决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促进市场更快、更好地发挥“无形之手”的作用,以优化资源配置的做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形势下更具有示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