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建筑业农民工,人们往往将他们与高薪画等号,日薪三百、月薪过万、秒杀白领成了许多人对他们的印象。但是,一方面是建筑业农民工工资不断上涨,使得企业人力成本增加,建筑企业难堪此负;另一方面,则是即便企业开出的薪水节节高,但依然难以招聘到年轻的建筑业农民工,建筑业农民工大龄化现象日益加剧。其中,一些需要技术的工种,如木工、焊工、雕工等,年轻的工人更加难觅。 按理说,薪水高的职业,应聘者应该是趋之若鹜才对,那为何建筑业农民工却高薪难觅呢?因为,普通人理解的高薪,和建筑业农民工事实上的“高薪”,完全是两个概念。 通常,人们所说的高薪,往往指高月薪,且指的是税收后实际到手的薪水。但建筑行业农民工拿的却不是月薪,而是日薪,按日结算。高日薪不见得高月薪,在建筑行业尤其如此。 一些人在计算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时,往往将日薪简单地乘以30天,计算出他们的月薪。但是,建筑行业并不是每日都开工,遇到天气不好时或者没接到工程时,农民工便分文日薪都拿不到。北京大学的一份报告显示,建筑行业农民工每年工作时间大概为6个月至7个月,年均工作天数为155天。也就是说,一年中平均只有155天能拿到所谓的高日薪,且这155天大多是远超过正常劳动时间的高强度劳动,没有周六日。这样的日薪如果以全年实际工作日计算,再平均到每月,还是高薪吗?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份工作给人带来的,或者说人们希望通过工作所得到的,不只是用高薪水满足了自身的生理需求和物质享受,还希望从工作中获得安全感和尊重感,包括劳动的安全、自身的健康和社会保障、工作职位的稳定,以及通过工作得到他人尊重,最终实现自我价值。而这些,是薪水本身换不来的。 目前,许多工地采取的是承包制,工程层层转包,而农民工往往只是与包工头之间就工资达成口头承诺,并无劳动合同。而这意味着建筑业农民工无法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和福利。企业把近乎所有的人力成本都以现金的形式发给了农民工,相应的代价是,等他们干不动了、生病了,将会求助无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建筑业农民工是所有行业农民工中,参加社会保障比例最低的。在2012年时,建筑业农民工中只有3.8%参加了养老保险,而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这一比例高达24.1%。作为劳动强度较大、工伤发生可能性较高的行业,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比例只有制造业农民工的一半,参加医疗保险比例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而建筑业农民工参加失业保险的比例只有2.2%,其比例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民工的七分之一。 这样的工作,就是再高的日薪,也难以拢住年轻人的心,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心。 对于生长在城镇的年轻农民工而言,他们对工作的选择不再仅仅只是看中工资能满足的物质需求,也更看中职业的安全感、归属感以及自我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在工厂里、在服务性企业里,他们可以得到更多劳动保障,职位也相对稳定,可以拥有自己的社交圈子,并且有相应的职业晋升阶梯。这就是新生代农民工宁愿去薪水较低的制造业工厂,甚至薪水更低的服务性企业,也不愿意从事建筑业的原因所在。 对于建筑企业来说,破解“涨工资依然难招工”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为农民工提供长期稳定的职位和可靠的劳动保障,让他们拥有职业的安全感、归属感和尊重感。
|